点击数:2015 发布日期:2016-05-06 10:54:53 作者:徐强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吴利涛,27岁的年轻80后,2012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宜宾路桥,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线工地,他不畏艰苦,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四年的风雨磨练中,他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骨干,2016年,他被川煤集团评选为优秀青年团员,成为全集团公司树立的标杆和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他坚信:不论何种环境,只要找准方向,不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路就能越走越好,日子就能越过越好。
从小肩挑重担
吴利涛家住宜宾县孔滩镇农村,由于父亲患有肺结核,从小家里生活就十分拮据,小学时,一度连他上学的学费都无法交上。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十一二岁时,他便学会了栽秧、打谷,成为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从小的艰苦环境,为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
在就读西昌大学时,常年在工地打工的父母深知施工建设的艰苦,曾坚决反对他选择路桥专业,但能在建设中能看到自己的成绩,有所成就感的他还是坚持了自己喜欢的道桥专业。那时,要凭着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家庭,成为他人生中第一个坚定信念。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让父母放心,大学上学期间,他不向家里要一分钱,刻苦学习,每年挣得上万元奖学金,同时,由于成绩优异,他边读书边在建设单位实习打工,不仅养活自己,还不时寄钱回家,补贴家用。渐渐地,父亲的病有所好转让,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逐渐好了起来。
磨练中不断成长
2012年从大学毕业后,吴利涛入职到了宜宾路桥工作,凭着读书时积累的施工经历和不凡的学习成绩,他成为了一名项目技术员,从此,辗转于各种大小不一的项目施工建设中。有些项目,人员少,任务重,要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当多面手,这给刚刚参加工作的他不少压力,但压力之下反生动力,现场遇到不懂的他就问,就学,知识不够就挤时间提升,在不懈的努力中,2013年,吴利涛顺利评上技术员,2015年成功专升本,同年评上助理工程师、考上二级建造师,在师傅周锡刚的倾心指导下,专业也从最初单纯的技术员向现场施工管理、资料员等多重身份转换。
江红路路面改建项目是吴利涛首次接触路面工程,第一次独立负责现场的全部管理,在3个月的施工建设中,他每天蹲守现场,调度整个项目的实施和所有内业资料制作。虽然天天奔波在工地,风吹日晒,事务繁杂,异常辛苦,但这几个月的独立管理,使他快速熟悉了路面工程的建设施工、内业资料和结算,掌握了独立管理整个项目团队的流程和方法,对解决基层一线不同的问题和困难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一个工程结束后,他个人成长得到很大的提高。
说起这几年的经历,他笑着感叹:“环境造就人,要成长就要对自己狠,面对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我必须‘逼迫’自己不断进步。”
难忘的“责骂”经历
工作经历中,他最难忘是在S309路面挖补工程中受到项目经理的“责骂”。当时为了给项目部节省材料,作为现场管理的他,在路基挖补时没挖够,使得换填厚度不够,这样的结果会在重车反复碾压下,造成填方松散,检查时容易被误认为偷工减料没铺设基层。项目经理周锡刚到现场发现此事后,冲着他一顿“痛骂”,严厉地批评他这样的作法将造成的不良后果,告之他工程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被骂之后,吴利涛不但没为此事而记恨项目经理,反而心生感激,他明白这是一个师傅对新人的爱护和教育。此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从此后,细致、踏实、认真成为他工作中的座右铭。
2015年5月,公司承接到宜宾市旅游发展大会中作为旅游环线主干道的S312道路工程抢修任务,他和几个伙伴在这个应急抢修工程中成为了现场管理的主力军。在抢修的4个月时间里,他每天负责现场计量和同步的内业资料,大量的施工任务要求他每天都必须全力以赴,那些日子几乎每晚都是12点以后睡,早上6点起床。在最炎热的四个月时间里,他和同事们天天顶着烈日,冒着沥青油路铺设散发的高温,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身体晒脱了皮,连续不断的熬夜让活蹦的小伙子们瘦了一圈,几个月艰辛的付出,终于使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付出终有回报,这样的付出为公司赢得了荣誉,使宜宾路桥的“铁军”形象得到了维护和传承。
为未来规划
“在前行的路上,需要不断设立目标”。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这个总是笑着面对困难的小伙子自有打算。在个人成长上,他计划今年报考一级建造师,在工作的提升上,他希望能够更多地学习以前接触不多的隧道、桥梁施工和其他未曾接触过的工程建设。对自己今后小日子的安排,他有些歉意地说“由于工作原因,很少陪家人。”虽然不久前他在宜宾县城才购买了新房,但初心未改的他仍然希望凭着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心有梦想,必有远方”。听着他从逆境中不断奋进的经历,我们相信,这个阳光大男孩,将在刻苦学习中不断成长,在不屈不挠的坚持中阔步向前,在他喜爱的路桥建设之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