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创新 > 科技创新

南方煤矿何去何从


点击数:3098 发布日期:2016-01-13 11:36:56 作者:蹇荣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我国主要的优质煤炭资源分布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煤质大多较差、自然灾害严重,治灾、开采成本高,而“北煤南运”、“进口煤冲击”和“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等环保政策”更凸显国内整体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较多煤炭企业停产,大量职工欠薪,职工如何安置,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大量煤企面临生死存亡。在煤炭行业的寒冬,作为竞争优势不明显的南方煤矿该何去何从?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全面加强总体调控。为防止恶性价格竞争,防止资源浪费,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大型煤企,实行总体限产、定价,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煤炭销售、定价的信息管控平台。

二、深化资源整合。从电力用煤方面看,国内电力过剩,火力发电分布和发展方向在北方地区,南方主要发展水电企业,保留少部分火电企业用于调丰平谷,因此对南方煤矿应保留优质、高产煤炭资源,对量小质差、扭亏无望的煤企坚决“关、停、转产”,不得变相重组开工,停止新增南方煤炭产能,并从税收政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方面取得国家政策扶持。

三、加强资本整合。从资源保护,有序竞争角度考虑,对产业资本实施“南北联合”、“南南联合”、“煤电联合”的整合。经过资源、资本整合后,南方关停煤炭企业向北方地区新开发煤炭资源、新增产能转移。

四、迅速推进行业转型。煤炭产业从社会发展趋向看,在能源消费占比将持续下降,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煤炭这种高碳能源的未来利用将受到较大制约,现在的煤炭行业经济形势不会出现大幅反转,应积极取得政府支持,实施转型、转产。

(一)积极进入其他矿产资源开采。通过取得政府支持进入其它具有发展前景的矿产、清洁能源领域开采、生产行业,充分利用现有装备、技术、人力,安置部分关、停、转产企业员工。

(二)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2016年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由于要落实“一路一带”大战略,基建行业自然是急先锋,其中铁路、公路、通航、港口的建设以及环保行业的投资是重头戏。2015年国家已开始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同时亚投行设立后,较长时期内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投入巨额资金。南方煤炭企业中大型集团公司应响应国家政策,以现有煤矿基建队伍、施工单位积极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南方高速公路及附属产业的建设、运营,城市交通、市政建设,高铁、高速公路遂道施工。在资本金不足情况下引入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实现煤业集团公司以少量资金参与组建联合体公司,中标后总承包建设施工,积极参于“PPP”模式的项目建设,其中公路工程(含桥梁、隧道)、机电安装、爆破施工、土建业务(服务区建设)等施工业务,对钢材、水泥等主材的集中采购和供应,可以带动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供应、物流运输等业务的发展,甚至可以通过与钢铁、水泥等企业的货物置换,收回货款,盘活资产,带活煤矿,推动相关产业综合发展,同时获得投资收益、施工利润、进入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维护管理、服务区经营、广告位租赁等业务,获得相应的产业收益,成为集团公司跨行业发展的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集团公司的产业拓展、经营转型和人员分流。

(三)原有南方煤炭企业下设的第三产业优质项目和非煤产业以多种形式整合,做大做强,作为分流人员的途径之一,如医院、房地产公司、公用事业单位,不应以“去企业办社会”为名,丢掉了优质企业,来填堵煤炭企业的亏损。

五、调整内部管控模式。

1、加大对下属不同行业企业的管控。为使产业转型企业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灵活、自主经营,不受煤炭生产企业管理原有体制、政策的制约,可采取相对控股或不控股,集团管理职能以相对分权管控或分权管控,对不同产业采用不同的政策,子公司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监督有力而不越俎代庖。可分煤炭产业、非煤产业、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管控目标和流程。特别是不控股方式有利于非煤产业具备独立的融资能力,有效解决煤炭企业融资难的困难。

2、深化煤炭企业的科技创新。加强对煤炭生产、煤炭产品应用科技创新,特别是对现有较成熟的煤炭及附属产品的科技应用。如煤炭气化,煤炭产品环保应用等。

3、加强成本管控。较多煤炭企业在煤炭经济形势较好时形成了成本费用的一定失控,存在只管生产不管成本,只管使用不管消耗,只管实物不管价值,只要产量不顾成本的倾向,存在投资决策失误、失控、失败的现象。有的国有煤企存在企业政府化倾向明显,导致总部费用高居不下。笔者以为应以减低经营成本为目标,严格执行预算为导向全面加强节流增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