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视窗

秋天正是读书天(一)


点击数:2479 发布日期:2017-08-30 15:23:55 作者:黄怡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不觉初秋夜渐长,夜晚静谧凉快,没有伏天热得静不下心,也不像冬天冷得伸不出手,正是读书和写作的好时节!

前段时间刚看完《乡下人的悲歌》一书,作者J.D万斯出生于美国阿巴拉契亚山区的工人阶级家庭,他有一个无法摆脱毒瘾的母亲和频繁更换的父亲,让他的童年充满了暴力和谎言。万斯的外祖父母为了逃离可怕的贫穷,带着他从落后的阿巴拉契亚搬到了俄亥俄州,后来他在外祖父母的照看下长大,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参加伊拉克战争,经历了生死,也享受了荣誉。退役后,他通过努力考进了耶鲁法学院,跻身美国真正的精英阶层,他成功地实现了从社会最低阶层到精英阶层的跨越,突破了他出生时所在阶层几乎难以逾越的鸿沟。万斯一生的经历让我思绪良久,有三点感受尤为强烈。

一是成长环境。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从有良好教育、安定、幸福、富裕中家庭成长的孩子比在充满暴力、消极,没有良好教育背景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它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性格,进而影响一个人能否在社会、家庭、职场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否会取得成功。万斯和他在耶鲁大学认识的妻子就是从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中长大,万斯童年的不幸经历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理上的,他患上了焦虑症,对待情感不稳定,越害怕自己变成母亲的样子,却越表现出他母亲的一些陋习。万斯的妻子成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通过巨大的努力帮助万斯认识自己的过去,并给与他于年少时的厄运抗争的勇气和希望。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妻子和她家庭的帮助,万斯怎样才能挣脱过去的自己。

二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万斯童年时的很多邻居到现在仍未能摆脱贫穷,很多年轻人自甘堕落,没有特别的生存技能,却辞掉政府安排的工作,认为薪水太少,然后靠政府救济金生活。他们成了未成年父母,或是吸毒、坐牢,但这些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错,都怪政府没有给他们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和经济环境。看完很吃惊,没想到美国西部山区竟存在这样的现象。

人本是群居动物,容易受到所处群体影响,群体的信仰是影响群体表现的强大动力,当群体认为是努力工作取得成就对他们自身有利时,该群体的成员就会表现得比不在该群体之内、或是不认同这种观点的个体更好。记得以前高中政治课里讲内因起决定性因素,充分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效改变世界的前提和基础,不愧是马爷爷,这两个理论放到任何时候也同样适用。所以,很明显,如果你相信天道酬勤,你就会努力,如果你认为即使你尝试了也很难取得进步,那你干嘛还要尝试呢?差别也就显现了。

三是阶级的流动性。关于阶级的流动性,我觉得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教育来实现。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接触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多优秀的人。这一点对于任何人都是,我们的学习经历和人脉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他们,或许可以确保我们有机会接触到重要的、有用的信息,成为人生路上的助推器。而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像是单枪匹马作战,那些穷孩子面临的真正问题就是家庭环境,所以万斯有个观点就是如果身边都是低收入人群,那里的精神和物质资源就会更加匮乏,所以不能把穷人和穷人集中在一起,否则就相当于将他们的绝望和无助加倍,而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和其他阶层的家庭接触,这些孩子便会更易进步。

可人的一生往往就因为前两点其中一个就决定了自己能否完成阶层流动,能够像万斯这样成功向上层社会流动的人,到底付出了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