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001 发布日期:2011-11-08 00:00:00 作者:徐强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甘孜俄岗段工地现场
俄岗线施工现场二
宜宾公路养路管理总段副段长邓春林(左三)和建工路桥雷敬云书记(左二)在俄岗施工现场
国道317线俄尔雅塘至岗托段(甘孜界)改建工程从今年5月正式开始,在这条川藏公路的大动脉上,宜宾路桥人参与了俄岗G9标段工程的建设,他们与众多建设者一道向自然挑战,向自我挑战,在高寒、缺氧、物资匮乏的艰苦环境中,以无怨无悔的大无畏精神奋战在建设这条天路的战场上……
9月,盆地内的温度高达40余度,为了赶在中秋节给317国道俄岗G9标段项目部的同事送去节日的祝福,我随宜宾建功路桥公司党支部书记陪同宜宾公路养护管理总段副段长一行前往甘孜,去看望从7月进入甘孜,一直奋战在高原上的同事们。
自翻越过鹧鸪山隧道后,高原缺氧的不良反应就一直伴随着车行的海拔高度起起伏伏。两天的车程,穿越过无数的高山、峡谷后,甘孜,在我们饱受头痛胸闷,气紧耳鸣的折磨中,以蓝天白云、雪峰逶迤、牛羊满坡的高原壮丽景色呈现眼前。
“一月瘦掉10斤肉是最少的”
国道317线是川藏线主干道,俄尔雅塘至岗托段公路G9标段连接甘孜县和德格县,全程43公里,平均海拔均在3800米以上。项目部距甘孜县城还有三十多公里,整个路段的重建已经展开,来往的运输车辆和大型机械将破板后的路面碾压得坑洼不平,车行上面,犹如汪洋中的一条船。遁着道路两边不断出现的施工警示牌和温馨语提示牌,颠簸1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项目部。
项目部建在路边一处较为平坦的山坡上,依山而建的蓝白色活动板房在青山绿水间份外醒目。虽然地处偏僻荒野,但6千多平米干净整洁的的大院内设置了住宿区、办公区、生活区和机具摆放区,各区域室内室外的施工公示牌、标志标牌和各种规章制度有序陈列,一切依旧井井有条。
各个工区的同事们听说我们到来,已经早早地聚在了这里。陈启华是公司驻项目部的安全负责人,看到大家的到来,他黑红的脸膛上扬起惯有的笑脸,两个月不见,这个原本强壮的汉子已经足足瘦了一圈,高原上强烈的紫外线与风沙,在这名48岁的老共产党员身上烙上了痕迹。
看着同事们如此大的身体变化,书记握着陈启华的手关切地问:“瘦得厉害,还吃得消不?”陈启华笑着打趣:“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减肥,象我这样1月瘦掉10斤肉算是少的,还好,经过2个多月的锻炼,我们现在已经完全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大家的介绍中得知,到项目部的人基本有着这样的经历,前10来天遭遇头痛胸闷,全身乏力的高原反应,后期面临因长期缺乏蔬菜食用引发的口腔溃疡,因干燥引起的痰里有血,鼻子出血和嘴唇开裂的困扰。所有人还得经受由于缺氧,食堂煮出来的夹生饭对肠胃的挑战。在这里,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据说高原上生病比平原上更难医治。实习生小陈便吃过这个亏,刚到甘孜时得了感冒,起初没在意,后来吃药打针都解决不了问题,十多天高烧不退,差点要了命,同事们强迫把他送去医院输了十多天液才有所好转,结果身体未好完又闹着回项目部,出院时瘦了二十多斤,人都变了形。但经过这次考验,现在小伙子生机勃勃地成了这里一名得力的技术干将。
“一天在13小时的劳动中过四季”
“在高原上施工,最大的难题是什么?”对这个提问,大家的回答一致“天气” 。目前最让施工人员揪心的一天三变的高原天,他们戏称这里生活是一天过四季:“早上出门穿夹衣,中午太阳暴晒作短袖,遇到雨雪穿大衣”。外出作业的人员,早上出门时,得带上衣服和雨具,应对变化不断的天气。
在工地现场忙着指挥施工的大学生技术员、共产党员任效坤指着路边的一处路基说:“象这样临河边的高填方软基路面,汽车一碾压又陷下去了,得砌块石加固后进行重填,但现在一天几道雨根本没法施工。”
G9标段工期虽为2年,但一年中有近6个月的封冻期,由于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加大了用工难度,工效也大受影响,除去延长的工时量和雨天怠工的时间,实际能施工的时间也就不足1年。为了避免延误工期,抢抓进度,工程开工时,整条路段分为了三个工区同时施工,作业时间也利用高原昼长夜短的特点延长为早上7点至晚上8点。
一天13个小时的长时间劳作,给施工人员增大了工作强度,也给后勤工作带来相应的难度,作业组间隔距离远,中餐至晚餐时间较长,送餐成了较大的难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各作业组配备干粮,项目部只送午餐到工地,中途饿了大家就啃面包、饼干充饥,待晚上8:30后才回项目部吃晚餐。
“原料匮乏困难中的难题”
水的匮乏是项目部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从山下抽上山的水仅能满足日常饮用,刷牙、洗脸得从吃水中节约出来,从宜宾刚去工地时,大家在缺氧、干燥的天气中,一天劳作下来满身尘土,都希望能冲个热水澡解乏,但这个希望基本无法实现,严重的缺水只能让大家错开用水高峰,轮流着打水擦擦身,如果能轮上有热水泡泡脚,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实在熬不住的人,便利用进城之机去旅馆洗,再后来,有人发现县城里的天然温泉花费不高,建议大家抽空去泡澡,于是一个月花20元到县城泡一次温泉澡便成为大家最奢侈的享受。
G9标段三个工区的低填浅挖已基本结束,即将开始的路面二灰铺筑给项目部摆上又一道难题,由于地质原因,当地很难找到料场,就地开采的块石量小远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石粉质量较差,达不到质量要求,需要去更远的地方寻找达标原料,这意味着成本增加,工时延长。是以近求效益?还是以远求质量?“原料匮乏是困难中的难题”,对这样的矛盾问题技术负责人大伤脑筋,只能想方设法去解决。离开项目部时,我们得知,项目部以确保工程质量为前题,已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安全是我们的责任”
去二工区的路上,我们遭遇一大群羊的包围,几百头羊涌堵在公路上,好一阵子才疏散开去。从5月就到工地的小王告诉我们,这个季节正处于藏族的游牧季,从山上转移下山的牛羊和牧民时时都可能闯入工地,给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部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和来往车辆、人、畜的安全,已将安全提到了红色警戒位。除了沿途增加安全警示标牌,施工地段安排专人维护交通,还要对随时闯入的“不速之客”进行友善指挥,及时排除隐患。遇到紧急情况,则快速启动应急安全预案,确保民族和谐,道路畅通。
中午时分,项目部得到通知,今天业主要进行全线检查。据介绍,甘孜县政府把这条过境公路作为当地旅游线路进行重点打造,修建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道路畅通、要求车辆、人畜安全,还要求环境不受破坏。政府作为业主方,经常都会突击检查予以监督,这些要求,给施工方的每个人身上都压上了责任的砝码。陪同我们坐在车上负责安全的陈启华部长电话一直不断,安排业主检查,调度车辆运送材料,强调爆破物的安全堆放……山上的通讯信号时有时无,他只能一遍遍重复,一次次强调。
细致的工作付出和高度的责任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也得到合作伙伴湖南外建的高度认可。在工作碰头会上,G9标段的项目负责人刘昌贵这样评价:“在这里的宜宾路桥人,每个人都能吃苦耐劳,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主要技术骨干。”他欣慰的告诉我们“每次业主的检查,对我们都非常满意,目前公司标段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都优于其它标段,这个成绩,宜宾路桥人功不可没”。
两天时间匆匆而过,离开项目部时,我们虽然依旧头晕脑涨,但每个人心里多了一份安稳。阳光下,项目部内那幅巨大的“热血男儿奋战高原”誓师口号分外夺目,天地佐证,那是宜宾路桥人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们豪迈的气魄。
背景介绍:G317线起于成都,经都江堰、汶川、理县、刷马路口、马尔康、壤塘、炉霍、甘孜,止于西藏那曲,与G318线一起构成四川省进藏南北两条重要公路通道,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八条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之一,也是四川省二级公路网规划的重要公路骨架之一,在国家和区域干线公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西南“世界屋脊”上的一条重要国防战备公路,它既承担了区域间的客货运输任务,又担当了国防物资、人员运转的重任。国道317线马尔康至俄尔雅塘段(甘孜界)改建公路为G317线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一段,是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经济主干线,也是州府马尔康与甘孜藏族自治州联系以及通往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和西南县城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