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视窗

奶奶勤俭二三事


点击数:1658 发布日期:2021-05-18 11:48:26 作者:陈宗泉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奶奶大名胡国珍,一九二一年生人,与党同龄,老人家在我们家勤俭节约方面绝对是把好手,关于她勤俭节约的故事,各位看官,请稍安勿躁,容我慢慢道来。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践行者。奶奶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声若洪钟,常年穿着带补丁但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在穿着方面绝对好伺候,真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践行者。过生、过节我的姑姑和我的姐妹们总要给奶奶添置些行头,有买衣服的,有买帽子的,有买鞋子的,她每次都是笑眯眯的收下,当着我们这些晚辈的面穿起炫耀一番,等大家走开后,就把新衣新鞋收起来,又穿起那些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我有一次非常好奇的问她,我说奶奶,你咋个不喜欢新衣服哎?她告诉我说,你还小,你不懂,我们年轻的时候,能有衣服就不错了,还分啥子新旧哦,现在托共产党的福,我们的日子虽然越来越好过了,但是勤俭过日子的传统还得继续,那些好衣服先放着,等我这些旧衣服穿烂了再说。再说了,我一个老妈子,只要衣服穿起舒服就对了,管他啥子新旧哦......

袜子里的肥皂。奶奶洗衣服只用肥皂,其他啥子洗衣液,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她是一概拒之,坚决不用,理由相当充分,她说那些东西是鬼名堂,洗东西根本就洗不干净。奶奶用肥皂也是一绝,肥皂用到手都捏不住的时候,她就找来一支干净的袜子把剩余肥皂放在袜子里继续发挥余力。她用肥皂绝对没有任何浪费,但就是有点费袜子。

碗里剩饭要成麻子。虽然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并且在农村长大,但我好像从小就有挑食的习惯,不爱吃笋子,不爱吃红薯,不爱吃南瓜等各种“少爷”病还真不少,小时碗里经常剩饭,为此没少挨板子,但依然我行我素,直到一次我们家来了一个脸上有麻子的客人,我碗头剩饭的毛病就被奶奶她老人家医治好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记得那是我六七岁的某一天,我们家来了一个人,那个人虽然长得人高马大的但是满脸麻子,看着像癞疙宝一样,面目很是狰狞,但对小孩子却很友好,记得当时给我们几个小孩每人一角钱,那个时候兜里能装个伍分钱就算是“大款”了,何况能拥有一角的这种大钞,那更是土豪了哈。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照例在碗头还是剩了不少饭,客人走后,奶奶把我叫到她跟前,问我说,你觉得今天来的客人好不?我说虽然他有钱,但脸像癞疙宝一样太吓人了。奶奶随即语重心长的对我说道,他就是小时候吃饭,碗头经常剩饭,老天爷惩罚他,才把他的脸变成麻子的,你如果不把在碗头的剩饭的毛病改了,以后你也会和他一样长成个大麻子脸,老婆你都讨不到更不要说去当兵了哈。听了奶奶的这一番话后,我背心冷汗直冒,讨不讨到老婆到无所谓,但我变成了大麻子当兵肯定是去不成了,于是我一咬牙,一跺脚就把经常在碗头剩饭的恶习给改了,现如今,我兵也当了,老婆也讨了,遗憾的是当年“忽悠”我的奶奶却永远离开我......

最高决策者。奶奶是我们家的绝对权威,子孙后辈不管在外边混得咋样,回家后在她老人家面前绝对是俯首听命,不敢妄言。记得是2000年末,我们老家的房子要改建,就宅基地的选择问题上争论不休,我们这些后辈自然都希望将地址从半山坡搬到坝底来,但奶奶觉得自己在半山坡住了几十年了已经习惯了,坚决不搬,平时在外地工作少有回家的大伯,最知道奶奶的“弱点”,回了老家一趟,经过一番思想工作,奶奶喜笑颜开的做出了重大决定,将新房建设的宅基选在坝底。后来才从大伯那里得知,他回老家后,帮奶奶算了一笔账,在坝底建房要减少一大笔材料搬运费的支出,以后儿孙后辈将会更有出息,奶奶得知既能省钱又能儿孙发达,自然没有不同意搬迁的道理,于是老家房子改建宅基地的选择一事终于尘埃落定,皆大欢喜。

2015年,奶奶带着近百年的人生阅历驾鹤西游,如今我经常在梦里见到她,她依然还是那样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模样,告诫我说勤俭节约,才能兴家立业,我想我将带着她老人家留下的家风,在工作生活中勤俭节约,兴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