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视窗

三进柳江


点击数:486 发布日期:2022-01-24 00:00:00 作者:徐强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三进柳江,都是刻意安排。久闻乐山到雅安路上有一古镇,因四季烟雨,山水如画而出名,于是凭着对古镇的喜爱,便有了三进柳江的缘分。

第一次去柳江是在2017年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远远瞧见那方天地,一镇两江清水环绕,河堤古树成群,远山青色如黛的模样,便心生喜欢,亲近感由生。


柳江和大多古镇一样温和而宁静,老街古朴的青瓦房和石板街,都是历史遗留的印迹,墙面上斑驳的毛主席语录也很具年代感,旅游开发让老街房屋大多成为了当下商品流通场所,但一砖一瓦间有时间的沉淀,有老故事的流传,让这些老街老巷散发出更多的人文魅力,带动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柳江引人入胜之处是环绕在小镇前的那片山水,穿镇而过的柳江水清浅灵动,有水作依托,为周遭的山峦房屋平添几分灵气,水的曲䈥流畅,为山的厚重与老镇的暮沉带来生机与活力。


有水的地方便会催生桥的建造,柳江的桥都是朴素的,木制廊桥古朴大方,石拱桥坚实牢固,S型石墩桥简单便捷,没有华丽装点,只以时间来验证匠人朴实无华的手艺,这份质朴与这方山水很是和谐相拍。游人喜以桥为媒介,穿梭于两岸,在桥上嬉戏欢笑,摆姿留影,走走停停,将自己流淌在这片山水里,不论季节几何,都可以用这样最直接的方式融入柳江的烟雨里,走进柳江的灵魂中。

镇边延绵不绝的峨嵋山、瓦屋山是古镇最宏大的背景,在轻雨飘缈中,云山雾绕,青山如黛,层层叠叠,逶迤天边,似一幅变幻的水墨画,随着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浓淡相宜地展示着它特有的美。

二进柳江在2019年夏天,夏天的柳江充满了活力,山因雨盛而青,水因雨沛而浊。小河涨水有了奔流的力量,河水变得湍急而宽阔,河水漫过了江中的石墩桥,淹没了江边的亲水栈道,让人们少了亲近水的乐趣,却多了份狂放之美的欣赏。


夏天,柳江两岸的古树更加丰茂,粗壮的树干因为常年有雨雾浸润,整棵树都有厚厚的苔藓包裹,大小枝桠上寄生着众多植物,须叶依树肆意而生,如条条树裙,在风中摇曳,飘逸中带着几分仙气。

水乡古镇最惬意是倚窗凭栏看江景,盏茶品茗化风月的闲适,白天在江边老街走走,在习习江风的树荫下喝茶聊天,把自己流放在这山水中,看云聚云散隐山水,瞧人来人往画中游,推杯换盏,笑谈红尘,身心便在这般风轻云淡的谈笑中舒畅起来,夜晚枕着这潺潺流水声入梦,梦里也踩着云朵飘摇。


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地方总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柳江虽地处眉山洪雅县,但本地人却有爱吃麻的习惯,有名的招牌菜椒麻鸭、藤椒鱼便是加上了当地出产的藤椒油,在麻辣的基础上又多了份醇厚的香。九大碗是柳江的又一特色,街上的饭店招牌大多以此冠名,虽然九大碗是所有四川人的民间美食,但在柳江,食材中加入了来自大山的各种原料,就增添了川西人独有的风味。

镇上新添了不少店铺,新开的浆心豆腐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道具有乐山特色的风味小吃在这里也很受游客欢迎。店主是来自眉山的小伙,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小李和几个小伙伴合资开了这家店,豆腐脑还是原味,只是经过他们自己的改良创新,增添了各式口味,让这道传统小吃又焕发新的魅力。

第三次去柳江是2021年1月,通过旅游快速通道到时已至黄昏,镇上客栈的桔黄色灯光透在夜色中,温情而宁静,给远至而来的游人带来丝丝暖意。

小镇经过重新修缮环境又有了好的改善,但受疫情的影响,周末街道异常的清冷,趁着夜色在古镇的石板街上走一走,虽然灯光依旧,但开业店铺门可罗雀,游人几近绝迹,上次还游客满座的小李浆心豆腐脑店也大门紧闭,成停业状态,不知那个创业的年轻人能否挺过疫情这段艰难时日,可以让自创品牌生存下来。此时只愿疫情能早日过去,山河无漾,国泰民安,一切都能恢复昨日的繁华模样。


沿一路的冷清,忽有优美音乐入耳,循声而去,在街尽头的小广场,几个大姐正在排练舞蹈《柳江情》,这样的夜,虽少了游人的捧场,但世代生长于此的柳江人,依旧用歌舞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热诚和向往。

回去路上,在路边烧烤店点了喜爱的烤鱼和排骨,店主端上了盆火炭给我们保暖,专注于吃,专注于这样热气腾腾的生活,身心便在这严冬之夜温暖起来。

柳江的水依旧清灵,疫情虽然让游人锐减,但各大客栈乘着这空隙开始新建或修缮房屋,为疫情过后游客恢复做好准备。建材都以原木为主,少了钢筋水泥的冷硬,多了木香质暖的温润。就象每次前往喜欢住的“榕树”客栈一样,高大的中式庭院建筑,打造的都是古朴精美的中式木制家俱,每间房再配上笔书的中国书画,带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让这里变得更有格调。


柳江依旧是柳江,从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改变,江水淙淙,山水如故;古镇依旧是古镇,会有旧貌变新颜的改变,不变的只有原乡的风俗人情世代流传。



下一篇:三亚的海(摄影)

上一篇:湘 黔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