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64 发布日期:2024-12-05 10:08:52 作者:熊飞、徐强 来源: 鼎能路桥_四川鼎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七月流火,今年似乎来得更为猛烈,全球气候变暖,热浪席卷全球,有媒体报道:欧洲多个地区高温打破历史纪录,美国一入夏就热死了600多人,北美洲千年冰盖发生融化,加拿大北部地区温度达50摄氏度,1千多人因高温天气紧急就医……今年,最强高温覆盖我国20多个省市,全国365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破历史同期极值,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达到历史新高,有塑料制品的路标和垃圾桶被晒变形……
就在这样的极端气候的季节里,7月下旬,鼎能路桥两度接到了兴文县政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辖区内两条15公里的道路予以应急抢修,时间为7天,必须赶在“四好农村公路”验收前完成施工任务……
集结,党员迎难而上赴一线
7月23日,接到消息的鼎能路桥兴文项目公司瞬间炸锅:“平时需1到2个月才能完成的施工任务,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怎么可能哦……”“人手不够,目前都是错峰施工,弄热的天气,哪里去找干活的队伍……”“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兴文在搞环保督查,石粉生产厂和混凝土拌合站都基本被封,无法提供原材料……”否定声、质疑声、牢骚声四起,项目还没开始,便遭到强烈非议。事情来得突然,本来就管理着5个在建工程的项目公司领导也着实感到了压力山大。此时,会议室里开到最大马力的大功率风扇嗡鸣着,似乎代表了他们此刻焦躁的心。
说归说,闹归闹,工作不能当玩笑。项目公司领导一句“政治任务”,扫平了所有杂音,此时国有企业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得到了充分展现。“初心和使命不应只是挂在嘴上。”下午,兴文县政府组织的通气会一结束,项目公司董事长龙于武便立即叫上两名党员,随同兴文县政府、县交通局主要负责人,赶赴第一项目实施地Y040乡道起止点的簸峡村至仙峰苗族乡开展现场调研。
当晚现场调研后,他们才更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原来这条Y040乡道系5米宽的水泥村道,由于在建设当初,未考虑到道路的载重能力和车流量,近年来,当地因页岩气探钻施工进驻,在重型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路面早已遭受严重损毁,断板、悬空、积水坑,道路基层被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往来车辆通行,还常造成摩托车、小型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迫切希望对道路进行重建。同时,该路还是当地页岩气开采建设和输出的重要通道,页岩气开采是当地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建设,兴文县政府将之列为今年乡村“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示范路。人民呼声高,政府要求严,在当前道路基础差,施工人员和材料紧缺的情况下,7天时间内要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施工任务,按当前现状分析,工程接手确实面临巨大挑战。
从现场回到项目公司驻地已是深夜,但大家没有休息,龙于武组织眼下仅有的6名员工(包括行政人员),连夜召开项目实施筹备会,对开工前人、机、料的调度和组织进行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次日周末,他又率领3名党员放弃休息时间,与施工队伍负责人一道,一早便驱车赶到项目现场,对道路全线进行勘测,制定施工方案。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个工程都需要团队的力量才可能圆满完成,施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结点,往往更需要得力的专业人员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项目公司党员陈磊知晓此事时,他正在送孩子回达州老家休假的路上,作为一名驻扎项目一线十多年的技术员,公司领导虽然没有催他回去,但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路上,他曾一度纠结,自己因长年在外,在家陪家人的时间极少,这次好不容易利用孩子暑期,陪妻子和女儿回老家来看看老人,度度假,但公司突然接到这样一个活,时间紧,人手不够,怎么也让人无法安心休假,反复权衡后,他还是决定先回公司增援抢任务。到达老家来不及停留,当日,他又赶路6个多小时返回了项目现场。离开时,他内疚地向妻子和女儿道别,女儿直埋怨爸爸又不能陪她,妻子则心疼地拉着他一再叮嘱记得吃药,毕竟他做甲状腺癌症手术才一年多,需要更多时间休息和长期不断的药物调理。
同样长年驻守在项目一线的党员潘家栋,近段时间因痛风,脚趾关节肿得像胡罗卜,鞋都穿不进,落地更疼痛难忍,接到任务,却二话没说,一瘸一拐地坚持上了工地。作为一名专业项目经理,他也明白此时现场人手和管理的重要性。
任务来得突然,时间仓促,工人一时无法及时到场,人手严重短缺,陈侯斌、陈磊、潘家栋、熊飞4名80后党员临时组建成党员先锋队,牢牢钉在了项目现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体党员只有一个信念便是一定完成任务!没太多时间去熟悉现场,只能依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把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补充消化。
克难,路桥开启加速度
7月25日,施工全面铺开,现场一边采用破板机对全路段路面进行破板清理,一边全力调配原材料。因受环保督查的影响,沙石原材料生产厂大多歇业停产,材料异常紧缺,项目部一边想方设法解决原材料,一边采取措施挖补破损、断板、病害等路面,对多处路面渗水的地方埋设PE管,以解决渗水引起的路基灾害问题。高温酷暑下,18小时工作制运转起来,大家铆足了劲实施Y040乡道的道路抢修。
7月27日,项目公司又接县政府通知,将兴文县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大黑凼至建武段5公里路面改造工程也纳入应急任务中,两条路要求在8月1日前同时完工。
两项目的抢修路段瞬时延长至15公里,施工内容涉及病害路面挖补、水沟清理修复、稀浆封层、沥青面层铺筑及交安工程标识标线等一系列工作。时间吃紧、人手吃紧、材料吃紧,重重压力,再次如巨石压在了项目公司每个人的心头。“怎么办?”眼下的情况让大家有“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的无力感。“只要整不死,就往死里整,再难也要打下这个攻坚战!”项目公司董事长龙于武在现场给大家下达了死命令。几名党员心中闪现过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在红色革命根据地见过的革命战士面对敌人重重包围攻占阵地的影像,而此时此景,他们像极了立即要冲锋陷阵上战场的士兵。
当晚21时许,县里的部署会一结束,龙于武便与陈磊、潘家栋、熊飞在路边的一家面馆里,边吃边传达了县政府会议精神,理清施工任务和要求,在连夜赶往九丝城镇项目现场的路上,他们在车里商议明确了施工方案,各自热线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安排,调度施工力量、组织机具设备。此刻,他们犹如战场上的指挥官,面对不利战况,作出冷静的研判和部署,配合协调,使出浑身解数调配人马奔赴战场迎接恶战。
工序需要一步步渐进,但时间却不等人。当晚23时许,4名党员,3名管理人员先后到达目的地,挖机、运输车、现场施工人员陆续到达现场。经过安全技术分析后,有着丰富现场技术管理经验的陈磊和潘家栋同时提出,两条路分三个点同步作业,Y040乡道(仙峰苗族乡至簸峡村)分头尾两个点同步施工,兴文县长征文化主题公园(大黑凼至建武段)为一个点,实行两班轮岗制,歇人不歇机,24小时不间断开展施工作业,4名党员两边兼顾,全面负责现场安全技术和后勤保障。
人和设备同时运转起来,从统筹部署到具体实施开展工作仅用半小时。大家全力以赴,开启了鼎能路桥加速度模式。
感动,政府群众团结齐心助战
攻坚战一拉开,大家进入到“一级战斗状态”。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领导干部、党员进行分工合作,董事长龙于武亲自到前线指挥,党员陈磊、潘家栋负责现场技术,大家密切配合,为加快进度,他们手把手地指导现场人员如何施工,实施病害路面的调查、破碎、清理挖补等工作。党员陈侯斌负责采购,解决现场饮食、防暑等问题,确保后勤保障。党员熊飞负责现场安全,连夜配置好警示标识标牌,开展现场指挥,确保施工安全。
由于环保督查的原因,材料短缺,多方协调材料无果,项目部随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得到了兴文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材料在全县仅存的一家供应商那里得到解决。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由于施工现场处于偏远的河谷地段,环境地形复杂、道路狭窄,现场通讯信号差,无法顺利实现信息畅通。为确保材料正常运输,保障现场安全,项目部在增设专人负责交通指挥的同时,又紧急调集对讲机二十多台,给每个工作面、机械操作手、管理人员人手配备一台,确保了信息畅通和材料正常进出。
从项目启动以来,兴文县政府党组成员黄永富便亲自挂帅,组织县交通运输局、发改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环保局、公安交警部门、城投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部署、协调工作的开展,县政府领导、交通局负责人和鼎能路桥公司领导更是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为工程的建设打通绿色通道,确保施工的顺利推进。
施工过程中,当地村干部发现项目现场人手不足,便组织村民,每家出2名劳动力,义务参加水沟清理、路面清扫等工作。在道路挖补好的养护时间里,为了防止来往车辆再次压坏路基,让质量得到保障,村民们又自发组织设立通行路障,拉上警戒杆,24小时在现场维护交通秩序,只许施工车辆进出,使项目部有机会把现场管理人员的精力抽调到了更专业的施工管理中。有了政府和当地村民的鼎力支持和配合,为项目的加快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道路改造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施工结束时,项目部准备支付帮忙村民的工时费,村民们竟统一拒绝了,理由是“你们这样辛苦来给我们修路,已经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哪能还收你们的钱呢。”有村民说:“盼了好久,终于把你们盼来了,以前路坏的厉害,出门骑车都怕摔跤,走路就怕有车过溅一身的泥水,有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摔个跟头,路修好了,以后就再也不怕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行车也变得安全了。”
在路基工序处理完成时,当地有村民将自家喂养多年且仅有的两只鸭子,宰杀了邀请现场施工人员到家里做客,非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请客原因也很朴实,这户村民是当地的养猪大户,以前,猪养大了运出贩卖,经常因为路况恶劣,很难找到车辆上门来运输出山,大多时候他不得不出高价运输或自己赶猪下山,有次还因路况太差出了车祸,自己损失惨重,对修路的渴望他比其他人来得更为迫切,为了配合这次抢修,他不仅积极参与了交通义务值班,还专门把在县城里打工的儿子叫回来帮忙,参加现场水沟清理和路面清扫养护。他说:“家门口的道路修好了,解决了运输大问题,自己的受益很大,所以特别感激。”施工人员虽最终婉言谢绝了这份美意,未去享受这顿爱心餐,但内心却是充满感激和自豪的。因为他们清楚,服务地方建设,服务广大群众,是国有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也是路桥人的职责所在。
鏖战,漂亮打赢攻坚战
“雨天巧干,晴天抢干,夜间挑灯干。”全天候不间断施工,让全体建设人员进入了“5+2”(无周末休息)、“白加黑”(24小时值守)工作状态。晴天,施工人员顶着烈日,抢工期,夺进度;雨天,在具有操作条件的作业面,施工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冒雨推进,照常工作;夜晚,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地点,加班加点,集中力量挑灯夜战……起初两天,一线党员紧盯现场,40多小时未曾合眼休息,硬是将现场工作拉上正轨。
施工是一个动态的建设,受环境、天气、地质、路基等方面的影响,作业过程中,总会不断有问题出现。此次也不例外,在突击过程中,就面临了三个新的技术难题,一是稀浆封层从未有过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的经验,常规都是在水稳层上面铺筑,此次稀浆封层作业,第一次作为实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摊铺,这需要对稀浆封层材料有更科学的配比;二是路面宽度为5米,部分地方为7米,稀浆封层同步车有效作业宽度为3.5米,往往铺一次不够,铺两次又过宽,且对已铺的稀浆封层易造成破坏;三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展要完成基层和路面沥青混凝土铺筑,基层养护时间会不足,会影响工程质量。为有效解决技术难题,现场技术人员经过科学分析研讨,项目部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一是调整稀浆封层材料的配合比;二是利用人工对超出同步车范围的路面进行人工摊铺;三是添加外加剂,加快基层的养护时间,虽增加了成本,但确保了质量。这些方法,这样不仅平衡了成本预算,保证了质量,还确保了进度。后经事实证明,其方法效果显著。
山区施工,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蚊虫多。工人不够,管理人员都参与现场施工,白天气温高达37.8度,路面施工没有遮挡物,他们只能顶着烈日,现场指挥机械作业,遇到有病害的地段,要即时指导处理问题,在烈日的暴晒下,伴着机械设备铿锵有力的轰鸣声,时间一长,令人头发涨,眼发花。山上的天气变幻大,夏天的暴雨总是没有任何征兆说来便来,有时雨来了,现场没地方躲雨,他们只能躲进路边的玉米地里,胡乱扯些玉米叶挡雨,当然结果只是求个心理安慰,全身总是湿透,落个“落汤鸡”的下场,大家倒是仗着年轻,全当冲个天然淋浴,也没衣服可换,天晴了,就着太阳晒干,又接着干。
应急工作比较痛苦的是,时间短,没办法建食堂,山上没地方卖吃的,全天候工作,体力消耗很大,白天,一日三餐,由管后勤的党员陈侯斌从山下农家户做好了送上山来。但晚上,农户休息了,没地方可买到吃的,开始一两天,饿了,大家只能挨饿,后来,后勤组送来了方便面,饿时,能够啃方便面充饥。当然,偶尔有路段,晚上可以买到烧烤,那便是有口福了。晚上十一二点,其他工人都可倒班休息了,但党员们仍不能马上歇息,还要进行安全质量监管,确保稀浆封层的质量。直到凌晨的3、4个小时在车上方可凑合休息,但因时间仓促,他们衣服都没来得及带,晚上,山区的气温降至几度,只能就着短衣短裤蜷缩在车里抗寒。山上的蚊虫又多又毒,每个人身上裸露的地方到处都是又红又肿的大疱,痛痒之下,即使连续几十个小时没合眼,也让人无法安稳入睡,这种痛苦的煎熬,只有现场经历者才能深切体会。工程结束时,很多人身上都留下因为挠痒抓破的累累伤疤。
7月31日,现场一位施工负责人受白天酷暑高温、晚上温差大的影响,加之休息严重不足,出现了全身发软、冒冷汗的中暑症状,在大家的极力劝说下,他才吃了药到项目部去休息,但几小时后,他又出现在了工地一线。分管后勤的党员陈侯斌及时为大家采购了更多的防暑降温药品,挨着个要求大家服用十滴水预防着。由于睡眠严重缺乏,有的现场管理人员在等料零碎的空档时间里也能挨着水泥睡着......几天的折腾,潘家栋的痛风脚已肿得像个面包,钻心的痛,吃药也难以抑制,加上严重的睡眠缺失,工程完结时,人瘦了一圈,顶着熊猫眼,人几乎脱了相。
最后两天的沥青混凝土铺筑是最痛苦的阶段。7月烈日下的地表温度本就接近40摄氏度,铺上120多度的沥青混凝土后,更是火上加油,蒸腾的滚烫热气冒着白烟,炙烤得人浑身发烫,全身汗水在高温下滋滋地蒸发又不断涌出,这个过程他们戏称为“烤乳猪”。为了确保质量,现场技术人员要手握测温枪,一直近距离观察混凝土的温度,头顶烈日,脚踏高温,全身衣物在汗水湿透又被烈日晒干的循环中完成一次次“褪变”,往往一车料铺完后,衣服上都会凝结出一层厚厚的白色汗霜。工程结束时,个个皮肤变成棕红色,眼睛布满血丝,活脱脱成了亚非拉朋友。
经过6天6夜的连续奋战,最终在预定工期内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整个工程共完成挖补1350立方,稀浆封层53000余平方,沥青砼铺筑35000余平方,全程施工做到安全生产零事故,尊重地方民俗民风的文明形象和重环保的施工理念,得到了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的赞许。
“千锤百炼始成钢,百折不挠终成才”。经过6天6夜日晒雨淋、蚊虫叮咬的“洗礼”,大家黑亮的皮肤已经变得更加皮实,遭遇问题解决问题,也让现场技术得到了又一次提升。这样的“战斗”经历,仅是路桥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这次任务虽然结束了,但面对未来,他们同样明白“前路漫漫,道阻且长”,此后前路依旧坎坷,会面临更多的“恶战”,但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打好硬仗,这是鼎能路桥人的基本功,也是鼎能集团“鼎新革故,能征惯战”的精神传承。